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氣候異常之五則新聞與心得

閱讀文章:
1.中國氣溫增幅高於世界水平 國家氣象局提出警訊

http://e-info.org.tw/node/19983
摘錄自2007年2月26日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氣候變暖,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過去50年內,中國的氣溫平均每10年增加0.22攝氏度,使得中國出現急劇暴雨和颱風、大規模乾旱、沙塵暴和土地沙漠化等極端異常氣候將愈來愈多,使中國氣象單位不得不發出警告。
報告預測,中國東部今後4到5年出現極端暴雨的機會,是1980至1990年代的到5倍,颱風襲擊次數也將明顯增多,規模更加猛烈。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報導指出,中國不但自己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一個主要工業國家。有專家預測2009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駐北京的德國記者最近獲知,4月底之前,中國有可能提出「氣候保護國家計畫」。

2.莫斯科氣溫破暖冬紀錄
http://e-info.org.tw/node/17470
摘錄自2006年12月10日新華網莫斯科報導
莫斯科目前氣候異常溫暖,據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氣象局資料顯示,9日晨莫斯科氣溫達到6.4度C,打破該市67年來的暖冬紀錄。據俄塔社報導,莫斯科市1939年12月9日的最高氣溫為5.9度C,而往年12月初這一時期的平均溫度為零下4.5度C,目前該市氣溫已超過平均溫度近11度C。俄羅斯植物學家諾維科夫說,如果莫斯科地區的暖冬再持續一周,丁香花就會綻放。他說,異常溫暖的氣候將會促使那些在早春複蘇的植物開花。
與此同時,莫斯科市還沒有出現往年常見的雪景。公園內仍然綠草茵茵,灌木叢枝頭漲鼓了幼芽,林中的樹墩上也長出一簇簇野生蘑菇。在市內動物園,狗熊仍然精力充沛,水鳥則相互嬉戲,長頸鹿、灰狼和美洲豹也在戶外活動。

3.德州芝加哥 暴風雪積30公分
http://e-info.org.tw/node/17197
摘錄自2006年12月2日民視芝加哥報導
美國中西部平原出現罕見的暴風雪,從德州到北部的芝加哥,橫跨數州都覆蓋著30公分高的積雪,境內各航班大亂。厚厚的一層積雪,複蓋了美國中西部各州,嚴重影響航空交通,德州250個航班被迫取消,返鄉旅客在機場內大排長龍。美國中西部的天氣詭譎,前幾天才出現幾乎破記錄的高溫,隨即變成暴風雪,讓許多民眾措手不及。惡劣天候使德州部分學校停課,車禍頻頻。

4.澳洲「夏」雪 反常百年低溫
http://e-info.org.tw/node/16665
摘錄自2006年11月16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澳洲近來天候反常,乾旱、暴雨、大雪、野火同時上場,雪梨更出現百年來11月的最低溫。往年此時,南半球的雪梨正值初夏。雪梨15日晚間溫度降至攝氏8.3度,是1905年以來的11月最低紀錄。氣象局說,南半球夏天冷到這步田地,主要是受到南極冷風影響。
氣象局說,這種反常的天候每半世紀才出現一次。16日早上澳洲南部花崗岩地帶下大雪,但在最北部氣溫卻高到攝氏40度。

5.「對抗地球暖化」 專輯
http://e-info.org.tw/node/16054
資料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18世紀末工業革命之後,地球的溫度就不斷上升,也引發了大眾對溫室氣體的關注,進而有了京都議定書的產生,希望藉由溫室氣體的減量來減少大氣層的負擔。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世界各國都面臨溫室氣體減量的挑戰。2006年11月6日到17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COP12/MOP2 )將在肯亞奈洛比召開,全球會有45個以上的國家會在自己的城市舉辦各種活動,呼籲當權者正視全球暖化問題。
為響應這項國際性的串連,台灣的環境團體在11月4日舉辦『對抗地球暖化全球大遊行』。「我們的島」節目也同步企劃「對抗地球暖化專輯」,再度播出「地球浩劫」與「德國生態建築之旅」,先從台灣近幾年的驟雨、暖冬等氣候異常現象談起,發掘潛藏的危機,再對照他山之石--德國經驗,看看德國是如何從建築上著手,成為全球第一個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國家。讓我們來一趟德國生態建築之旅,應該就可以得到答案。

【封面故事】地球浩劫

大氣變化原本就難以捉摸,我們的祖先長期觀察氣候變化的週期,而訂定了24節氣,對於已經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來說,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只是時間光譜上的一個點,地球氣候的變化,穩定的在冰河期與間冰期之間輪替,主要是受到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影響。大氣學者研究了地球,在這40萬年來氣候的變化,發現空氣中甲烷與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變化呈正相關。但是,這兩百年來,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的使用,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這一百年來,大氣溫度已經上升0.6度,各地紛紛出現極端氣候......

【看守台灣】以環境為名-德國生態建築之旅

今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共同關注到氣候變遷的議題。在溫室氣體大評鑑,這場新世紀環保競賽中,德國拔得頭籌。它不只是全球第一個達到減量目標的國家,並且已經減少19%的溫室氣體,成果遙遙領先。更預定在2010年,排放量減少21%。要想知道德國為何有這番成就的話,看一看位在柏林的國會大廈,應該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參考資源: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心得:
地球氣候在近幾百年來正以異常的速度變化中,人類的肆無忌憚已對整個環境氣候造成重大的破壞。該是時候盡點心力去改善、補救它,而非繼續破壞之;為後代保留一個完整的生存空間。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07年之五則地震新聞與心得

閱讀文章:
1.智利餘震不斷 災區破壞嚴重
摘錄自2007年11月15日BBC中文網報導
智利北部14日發生7.7級地震後,震區損毀嚴重,地震已造成15000人無家可歸。美國地質調查局周四又測量到兩次餘震,分別為里氏6.2級和6.8級。
周三的地震,遠在南部1260公里以外的首都聖地牙哥也感受到震蕩。
今年9月,智利北部的秘魯發生7.9級大地震,約500人死亡。

2. 本州中部核能電廠關閉訴訟遭日本法院駁回
摘譯自2007年10月30日外電;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於害怕核子反應爐無法承受強烈地震,日本西部的居民試圖要求日本中部電力公司關閉當地發電廠內的核子反應爐,但此案件已在27日遭法院駁回。
在7月日本發生規模6.8的地震後,越來越多人對於位於地震帶的日本在核能安全上的管控表示關切,進而迫使東京電力公司關閉全球最大的核能發電廠,而靜岡縣地方法院就在這樣的質疑下,駁回訴訟案。
法院駁回訴訟的原因在於,日本中部電力公司在濱岡發電廠的安全標準,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運作得相當完善,但在2003年7月提出訴訟的27位居民,已針對判決結果訴請裁決。
住在濱岡反應爐附近或其他地區的居民已要求日本中部電力公司關閉1到4號的反應爐,他們認為當地若發生規模9.0的地震時,發電廠將會外洩大量的輻射。

3. 火山地震島建核電廠 印尼反對勢力波瀾壯闊
摘錄自2007年9月10日中央社雅加達報導
印尼民間反對興建核電廠運動的勢力波瀾壯闊,除主要社團及政黨表示反對外,許多的媒體及學者專家要求,在核電安全完全獲得保障前,政府應暫緩落實這一計畫。
社論指出,地震是印尼潛伏性的威脅,雖然慕利阿半島不屬於天災地帶,但上月在南安由北部海底發生地震後,學者專家已發出警告,已長期不再活動的死火山如慕利阿火山等,有可能因這一地帶發生地震而再度爆發。據指出,政府連東爪哇發生的拉賓多公司熱泥漿事故都無法解決,何況是要應付可能會使整個島上居民消失的核電幅射塵洩漏的災難。

4. 祕魯強震規模上修為8 罹難人數增至500人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法新社、中國時報報導 美國地質調查所17日將前一晚侵襲祕魯的強烈地震上修為規模8.0,如此規模的強震相當罕見;同時,祕魯消防署長歐卡諾表示,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至少達500人,聯合國官員傳出的數字則是450人喪生,另有1500人受傷。祕魯30餘年來僅見的強震發生於在當地時間15日晚間6時41分,震央位於祕魯首都利馬東南方145公里的太平洋海底,震源深度達40公里。長達2分鐘的強震後,緊隨的8次餘震強度也在芮氏規模5.4至7.5。位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曾於強震後針對祕魯、智利、厄瓜多和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等國沿海發布潮高兩公尺的海嘯警報。哥倫比亞對沿岸港口採取了緊急的防海嘯措施,哥斯大黎加大量美國退休移民從海濱內撤,巴拿馬「國家民眾護衛系統」也進入待命狀態。3小時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解除海嘯警報,11國沿海居民才相繼返家。

5.夏威夷火山爆發 15年頭一遭
摘錄自2007年7月26日民視夏威夷報導
位於夏威夷的基勞威火山,6個月底就開始冒出岩漿和氣體,25日終於開始噴發,還好釋放的威力並不強,這也是15年來這座火山第一次噴發。即使在半夜,火紅的岩漿還是十分醒目,順著岩石裂縫緩慢流動。
夏威夷國家公園的基勞威火山是世界上活動最頻繁的火山之一,光是上個世紀就有45次噴發記錄,最近的一次則是15年前、1983年。不過這次噴發,附近居民不需要太緊張,因為釋放能量並不高,不至於造成災情。
6月,在數百起大小地震的帶動下,同一座島嶼的岸邊,出現岩漿直接灌入海中、導致海水大量蒸發的奇景,相當壯觀。不過科學家表示,這兩次火山噴發,雖然屬於同一個斷層,但位置和時間相差很多,並沒有直接關連。

心得: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因無力去對抗而顯得渺小。為了保護自己,人類應該更努力地去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辦法來預防,將可能的災害降到最小。在未來說不定能做出足以計算地殼所含的能量值,當所蘊含的能量達到某值,就能提早很多時間去避免掉那未知的恐懼。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28364
http://e-info.org.tw/node/27776
http://e-info.org.tw/node/26349
http://e-info.org.tw/node/25772
http://e-info.org.tw/node/24762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作業之各地集報與心得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作業一:印度~~印度是ㄧ塊炎熱的大地,咖哩之所以會在此處誕生,促進食欲、促成發汗應是其主要原因,而至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咖哩更進一層效能如:排毒效果、殺除癌細胞作用也被研究出。
我本身對食物不挑剔,但只對辣排斥。因此我不太喜歡吃咖哩,哈!

作業二:渥太華~~「博物館是一處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橋樑。」而加拿大渥太華的文明博物館則將該地區的文化做了一個時間與空間的聯繫與統整。
對我來說,每個博物館都是個很神聖、有氣質的地方,他總能讓我敬重它。而加拿大文明博物館的外形很突出,很能激發想像力,哈!

作業三:祕魯~~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而這位女嬰:米拉葛羅絲 更是異於常人。但天知道他多希望能跟平常人ㄧ樣正常走路、正常生活、正常長大......。醫學技術進步使一個小生命能繼續呼吸下去,為女嬰與醫學的進步鼓掌吧!

作業四:約旦~~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很讓人驚働,但有時候我更很佩服老祖宗的智慧。Petra即結合了大自然與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更添了幾分神秘的味道。我們應該保護好這樣地方,不該破壞它。

作業五:澳洲~~對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我們要更加小心的保護它的生存環境,使其不致遇消失在地球上。
在我看來,凡跟人類扯上邊的動、植物無不有悽慘的下場,流浪貓、狗屬之,絕種以及瀕臨絕種的動、植物亦屬之。人類太不懂得與大自然和平生存了。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澳洲 : 最長壽的有袋動物"袋熊"

相對位置:南澳森林
絕對位置:南緯15.284185度,東經113.910854度。


袋熊Wombat 一種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袋熊跟袋鼠一樣,都是草食性的有袋哺乳動物。
牠們有強壯的下顎,尖銳的牙齒,便於挖地洞。
除非正在哺育,否則每隻袋熊都會挖掘自己的地洞居住。
牠們偶爾會共享地洞,但對於自己的覓食範圍有強烈的佔有欲,會以氣味與糞便做記號。
近乎無尾,袋熊雌性的體長和體重都要超過雄性一點。體毛顏色通常呈褐色,夾雜了灰色、淡黃色和黑色的斑點,非常柔軟和光滑。袋熊鼻子上覆蓋著一層褐色的毛。耳朵較長,其邊緣有一圈白色的毛。體型笨重,袋熊身體結構近似美洲旱獺。
袋熊與其他有袋動物不同之處為牙無根, 且不斷地生長;切牙似齧齒動物。
眼小,耳短。腹袋向後開口。袋熊主要夜間活動。

袋熊的採食非常特別,它們總是習慣于在洞穴的出入口附近吃“窩邊草”,不太會離開洞穴很遠。這些地洞會有許多通道相連,最長的通道可達 20 公尺。也許正因為如此,袋熊的洞穴規模出乎意料地龐大,縱深竟能達到800米左右,出入口也有好幾個。可是有時候其穴中又居住野兔,因此毛鼻袋熊常遭捕殺。
袋熊白天就待在冬暖夏涼的地洞中。雄性的成熊身長超過一公尺,有些重量甚至超過 30 公斤。
滿兩歲的袋熊就有繁殖能力。
剛出生的袋熊長度一般不超過三公分。

最常見的袋熊學名為:「Vombatus Ursinus」 " ,棲息於南澳廣闊的森林中
牠們每晚要花 3 到 8 小時大快朵頤:草與樹根是牠們的食物。
袋熊在所有有袋哺乳動物中,壽命最長,有些可以活超過 20 年。

袋熊在人類居住區域附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被野狗攻擊或遭汽車輾斃
來自歐洲的殖民也對袋熊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引進牲口與兔子,而這些動物目前都是袋熊覓食的競爭者。

由于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和家畜爭奪食物而遭到捕殺,昆士蘭袋熊的生存條件每況愈下。在新南威爾斯州,曾經生活在那里的數量眾多的袋熊,已經很長時間不見蹤影了。在昆士蘭東南部,昆士蘭毛鼻袋熊在1900年就已經滅絕了。

資料來源:動物星球/專題報導/揭開澳洲的面紗http://www.animalplanet.com.tw/australia_uncovered/wombats/index.shtml
澳大利亞/紐西蘭自助旅遊網/澳洲袋熊 樹林中超可愛的樹熊精靈 Wombat
http://www.101box.com/topic/022_womba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