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5則有關碳交易(碳排放.減碳)的報導與心得

梵蒂岡 全球第一個碳中和國
摘錄自2007年9月18日大紀元報導
梵蒂岡於9月18日接受一件不尋常的捐獻︰匈牙利克利瑪法公司表示,將種樹近15公頃,以吸收教廷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此梵蒂岡宣布,其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國家。
種樹救林 碳抵銷交易 這是一項三贏計畫。就致力環保化的梵蒂岡而言,近來裝設太陽能板,以期樹立碳排放抵銷的榜樣。對匈牙利來說,當局將接管這一大片復育成原始林的閒置貧土,這不僅能改善當地的氣候,也為這個經濟欠佳的區域提供工作機會。
匈牙利環保組織的森林專家賈西迪表示,幼林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然而一旦成為成熟林,其吸收能力大減,此外,也沒有科學系統能精確預測類似該計畫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京都議定書與歐盟的排污交易計畫對會員國或大企業設定碳排放限制,超過排放限制者,可從他國或企業購買其所剩餘的碳信用額度,或如克利瑪法,透過種樹創造信用額度。在歐盟市場,碳信用額度的交易價格約為28美元,而1額度可抵銷1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克利瑪法表示,這筆給梵蒂岡的捐獻價值約達13萬美元。

航空業者不參與歐洲碳交易制度 環保人士批
摘譯自2007年10月2日ENS加拿大魁北克,蒙特羅報導;朱以方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負責規範航空產業的國際民航組織( ICAO),於9月28日在蒙特羅的年度委員會結束時,並沒有要求航空公司參與現行歐洲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以縮減其排放量。相反的,該組織成立了一個高階政府官員的團體,以建議聯合國在氣候變遷上所應採取的行動。
航空業者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從1990年以來,已經成長了2倍,而且預估未來每年將以3.5%的速度繼續成長。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最新的報告預測,航空業者須為2%-8%的全球暖化現象負責。
ICAO呼籲更積極的行動計劃,可考慮的方向包括自發性措施、更精良的飛機與地面設備、更有效率的操作方法、空中交通管理的改善、正向的經濟誘因和市場導向的策略,以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的目的。
美國空中運輸協會所屬的航空公司負責美國90%的人員與貨物運輸,該協會對於ICAO從國際航空著手,採取全面性的溫室氣體減量計劃一事甚為讚許。
ATA執行長梅伊(James May)表示:「ICAO的完整計劃,將可促進許多關鍵性的進展,包括空中交通管理、操作經營、替代性燃料、研究開發和其他方法,以減少燃料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可以為全球帶來更多的改善。」
但是,歐洲的42個國家在一個聲明中表示反對的意見,他們說:「最重要的是,委員會協議中所提出的計劃是沒有野心的、零碎的、缺乏可靠的市場評估基礎 (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稅和排放交易)。」
環保人士則認為ICAO的立場完全消極,並且失敗。德國地球之友的航空專家瑞爾(Werner Reh)博士說:「在歷經10年的裝腔作勢後,委員會的這項失敗等於是為ICAO在環境保護工作上能否擔任要角,敲下喪鐘。」

美眾議院向芝加哥氣候交易中購買碳排放額度
摘譯自2007年11月12日ENS芝加哥,伊利諾州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2003年啟用溫室氣體交易機制的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中心,正式宣佈與美國眾議院所簽訂的「碳金融工具」合約。
這個反向拍賣是將相當於3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等價物,藉由300份合約進行販售,這些二氧化碳等價物主要來自美國基礎計劃,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做等比例金額的抵銷。
眾議院購買碳排放信用額度來抵銷美國國會大廈燃煤發電廠每年排放3萬公噸碳,對氣候所造成的影響。 此筆資金將用於相關減碳措施,例如植樹、二氧化碳地底封存,以及風力和太陽能等綠色科技的研發。
芝加哥排放交易市場此項金融制度,是全球首創,也是北美唯一出自自願,合法約束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登記和交易的機制。

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
摘譯自2007年11月17日外電報導;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17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暖化,必須讓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行為,付出更高的成本。IPCC報告中提到,讓製造有害排放物的商品或服務業付費,需要全球經濟體系做出根本的轉變,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IPCC與高爾一同獲頒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該小組肯定近來發生的全球暖化,有90%的機會是由人為活動造成,並警告未來氣溫升高將會造成嚴重衝擊。
他們也表示,要防止全球氣溫在2100年前繼續上升達6度,必須在接下來數十年內降低排放,而所需的科技目前其實都已存在。IPCC也指出,就算是大幅縮減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成長也僅會造成很小的影響。
IPCC報告強調要引進「有效的碳價指標」,若讓碳的價格在2030年達到每噸20至80美元,就足以控制未來氣溫上升。
在12月召開的巴里島氣候會議中,如何建立世界性的碳價標準,將成為焦點之一。其中歐洲各國傾向「總量管制與碳交易」(cap-and-trade)系統,也就是對國家、企業甚至個人訂定污染的強制標準,超標者需額外付費。
這份報告是對目前氣候變化原因及影響的最新科學知識的摘要,將在巴里島會議中正式提交各國環境官員。預計該會議中將簽署一份兩年期計畫,協商如何接替即將於2012年終止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中要求36個工業國在2012年前降低排放,至少要比1990年少5%。新協議希望能拉入美國與中國未受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國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這份報告為日後的進展奠定基礎,希望能達成一個清楚的氣候變化協定,讓各國都能接受。」他也表示,「我期待從巴里島會議開始,能看到美國與中國扮演積極的角色。這兩個國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領導貢獻。」
聯合國IPCC綜合報告重點整理:

已發生的氣候變化:大氣與海洋溫度增高、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現象顯著。所有區域正逐漸趨暖。北極海冰平均每10年縮減2.7%。受乾旱影響地區增加。

氣候變化的原因:人為排放溫室氣體從1970至2004年上升70%。二氧化碳排放增加80%,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為近65萬年來最高。

未來變化預測: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增加1倍。2100年溫度可能增加1.1度6.4度,最可能為4度。海平面則可能上升0.18至0.59公尺。熱浪與颶風強度將增加。數億人將用水短缺。近30%的物種可能滅絕,糧食生產也將受衝擊。

適應與減緩的選擇:許多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利用現有科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政府間制定有效的碳價指標,可幫助各層面大幅減低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法案首次步入美參議院
摘譯自2007年12月6日ENS 美國,華府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參議委員會於5日夜晚通過了一項全球暖化法案的里程碑,呼籲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大約70%。儘管這項法案在參議院中勢必面臨到阻礙,但法案支持者表示,在國會及一般大眾中已顯示出,有愈來愈多的共識認為美國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對抗全球暖化。
在長達9小時的聽證會中與會者爭論不休,其中不僅考慮了40多項的修正條款,而到聽證會接近尾聲時,委員會以11比8的票數通過該法案。
該法案將成立一套複雜的排放額度交易系統,並以2005年排放量為依據,預期在2020年降低該排放量的20%,而在本世紀中期前達到降低70%的目標,以期能降低全美溫室氣體排放量。此外,該交易系統將允許各企業間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以確保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整體目標。
其中一項修正條款中,加入必須實施「低碳燃料標準」的項目,要求在2015年前減少燃料中含碳量5%,並在2020年前達到10%的減量目標。
長期以來,布希政府都拒絕做出任何在溫室氣體排放上的限制,相形之下,此項法案的實施可以說是與其施政方針完全抵觸。美國共和黨員認為該法案將對美國經濟造成不良傷害,不僅會增加能源價格,且對於全球所關切的全球溫室氣體上升的議題助益不大。
此外,法案中已有一套機制來鼓勵中國、印度等國家,在美國的帶領下往前邁進。其中一項條款便是要求美國,對一些不同步為降低排溫室氣體排放採取類似政策的國家實施關稅制度。

心得:做了這次的作業後才知道原來是將二氧化碳等價化。如果真的能從個人做起,地球一定能復活。在這些資料中能看到的:一些大國都不願參予這活動,如美國、中國,因為會與經濟有所衝突。但我覺得環境是大家的,要ㄧ起維護,更何況合理的限制呢。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1~10號同學之第十四週作業標題

1號 盧昭錦
2號 張書馨 題目 : 風力發電
3號 李巧柔 題目 : 風力發電
4號歐陽明依
5號 李育萱 題目 : 風力發電
6號姚羽玲 題目 : 風力發電
7號呂宜宗 題目 : 風力發電
8號宋朝煒 題目 : 風力發電廠─綠色能源
9號許甄純
10號姚云婷 題目 : 風力發電─地理環境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風力發電

http://e-info.org.tw/issue/energy/2001/sub-energy01020601.htm 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
資料提供:行政院環保署
風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的一種,目前在風力發電使用的國家以丹麥,荷蘭,德國及美國等國家使用較多。而如以電力使用配比來看,丹麥的風力發電約佔全國電力消耗量的百分之八為最。
  丹麥從一九八八到一九九八年十年之間,其經濟成長率約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其能源消耗並沒有增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竟減少百分之十。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大力推動能源節約及利用再生能源。在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方面,丹麥將在二OO五年減至一九八八年排放量之百分之七十五(依京都議定書之決議,丹麥必須於二OO八至二O一二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一九九O年的百分之九十二),而在二O三O年減至一九八八年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在電力供應方面,一九九九年時,再生能源的電力使用量佔百分之十一,其中風力發電佔百分七十,即風力發電佔電力使用量約百分之八。未來風力發電之目標為二OO五年達到百分之十一,在二O三O年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其中離岸風力發電將裝置四、OOOMW,陸上風力發電將裝置一、五OOMW。
  丹麥的國家特性與我國相類似,是一海島型國家,丹麥的土地面積約四萬三千平方公里,僅比台灣稍大一些,人口為五百二十萬人,約台灣的四分之一。雖風力發電確實有其先天上的限制,如發電成本可能較高,發電品質較不穩定,可能無法全天候供電,噪音問題等。唯丹麥的風力發電量確能夠發展如此成功,台灣是否有潛力發展風力發電呢?據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分析指出,台灣地區地面風場年平均風速,達到秒速五至六公尺以上的強風區域超過二、OOO平方公里,風力潛能約四、OOOMW,如考慮人文及地物因素,保守估計,台灣地區至少有一、OOOMW以上陸上風能潛能可供開發。而海上風能潛力方面,據估計,在台灣西海岸約有二、OOOMW以上發展潛力,合計台灣約有三、OOOMW的裝置容量。而如未來在風力發電技術的大幅進步,將有助於裝置容量之增加。所以風力發電在我國確實有其發展的潛力,尤其在核能發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時,不論是以二氧化碳減量的觀點論之,或是以環保的觀點論之,風力發電應是我國可以大力發展應用的一種可再生的乾淨能源。
  我國在過去曾經對小型風力發電作過應用研究,但是並未受到重視,以致推動情形並不理想。近年來,能源會已開始推廣風力發電,目前規劃在五年內,預計至少裝置十八MW,今年首先由台朔重工在麥寮將裝置四座六四OkW的風力發電廠,另外在澎湖將裝置四台六OOkW的風力發電廠。依台灣發展潛能,未來裝置空間還很大。由於丹麥能源政策大力推動風能發電,同時扶植能源產業的發展,使得丹麥從過去能源進口國成為能源出口國,我國在風力推動工作上,應可效法丹麥的做法,一方面可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我國的產業技術,未來應會有相當成果。

http://e-info.org.tw/node/20921 無利可圖 屏東風力發電隨風而逝
摘錄自2007年3月27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由台灣輸送機械公司與日本電源開發公司合資共組的屏東風力發電公司,計畫在屏東縣車城鄉尖山到海口興建16座高100公尺的風力發電機組,因這些年來全球物料及運輸費用飄漲,風機設置成本上揚近兩成,另外立法院近日就「再生能源法」一讀審查時,壓低購電價格,以核三廠廠內有3座風車發電為例分析,每一度風車發電的成本是2.5元,將無利可圖。3月初這家公司宣布停止開發風力發電,5年來投資了2000萬元的監測經費隨「風」而逝。
恆春半島每年有半年吹強勁的落山風,5年前,中日合資成立屏東風力發電公司,在車城鄉尖山段興建監測站,發電公司在監測3年後,計畫投資16億元,興建16座風車,每座容量2000千瓦,相當於2000度。配合風力發電,屏東縣政府也計畫在車城尖山,即原車城鄉垃圾掩埋場興建一座能源展示館,其中風力館由屏東風力發電公司負責,另外還有水力、核能、火力、天然氣、沼氣等能源館,配合帶動觀光。 核三廠表示,風力發電設限頗多,例如每秒風速4公尺才可起動,14公尺滿載發電,超過25公尺因風速過大,為了安全,就要停止運轉,而且恆春半島的風場並不算很好,效益不彰。

http://e-info.org.tw/node/28123 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
摘錄自2007年11月12日中國時報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風力發電是目前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能源科技。「英國風力發電協會」便表示,到2010年,設在英國海岸邊的風力發電場將可供應全國電力總需求的5%(即3000百萬瓦)。英國政府已矢言,屆時希望所有的能源之中,有10%產自再生能源。到2020年,全歐洲希望20%的能源,是使用再生方式來製造。
但是,反對風力發電的聲浪卻由意想不到的地方傳出。德國政府能源署2005年研究後做出結論說,若要減少溫室氣體,風力發電成本太昂貴,又沒有效率。除了被批評效率不夠以外,風力發電場還被形容成醜陋,噪音驚人,又危害鳥類。就算鄉下人家把小型風力發電機架在自家屋頂,也常引來鄰居不表茍同的側目。
但是,即將上市的新款風力發電機可望讓這些反對論調顯得陳腐。工學專家們正研發更有效率也更美觀的風力發電機。 英國人喬凡諾維奇發明的「暴風刀渦輪機」(Stormblade Turbine)誠可謂空前未有的風力發電機。它外表看來像噴射機的引擎,而不像螺旋槳,發電效能可望達到無與倫比的程度。尋常的螺旋槳式風力發電機碰到時速超過96公里的強風,就會自動關掉,但暴風刀渦輪機不會,因此能利用最強的風來收穫最大的電力。
美國懷俄明州的「Terra Moya Aqua」則使用不同的改良手法。該公司設計出一種垂直軸式風力渦輪機,較容易操作、安靜,又不與地面共振。
另外,英國「寧靜革命公司」(Quiet Revolution Ltd)研發出一款垂直軸式風力發電機,採用三重螺旋設計,高5公尺,代號為「QR5」,跟水平軸式風力渦輪不一樣,它不必靠旋轉捕捉風力,而且材質為碳纖及環氧樹脂,很輕巧安靜,1年可以發出1萬千瓦時的電力。
前述的新型風力發電機設計專家都表示,他們正在研發體積更小、適合家戶使用的款式。如此一來,批評風力發電的人勢必重新考量,是否還要再反對。最後,風力發電在21世紀可能不止佔能源科技的一小部分,而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085 「大風車」是景觀更是產業
摘錄自2007年11月19日人民日報報導
在內蒙古、新疆,你會看到一排排巨大的「大風車」迎風旋轉。這獨特的景觀就是新能源開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風力發電。
風能的開發可以有效緩解中國的能源供應緊張局面,這已經成為共識。中國的風能資源得天獨厚。有資料顯示,中國風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僅陸上可開發的裝機容量就達2.5億千瓦,且商業化、規模化的潛力很大。
專家分析指出,已具產業化條件的我國風力發電遲遲不能邁出關鍵一步,最重要的原因是:電價、關稅、貸款、稅收等優惠政策與措施不到位,風電始終沒有市場,投資風電無利可圖,甚至會背上沉重的包袱。也就是說,中國的風電產業化從市場這個「源頭」被束縛住了。

http://e-info.org.tw/node/23287 風力發電成長快速 美國居全球領先地位
摘譯自2007年6月4日ENS報導
根據美國能源部1日所公佈的第一份「美國風力發電設備、成本和成果趨勢年度報告」指出,美國2006年風力發電量共增加了27%,在2005年和2006也是全球風力發電成長最快速的國家。
美國在2006年的風力發電量為2454百萬瓦特,足夠供應像費城這種城市規模的所有家庭用電,美國風力發電量約佔全球風力發電市場16%,緊接在後的為德國、印度、西班牙和中國。
但美國風力能源協會近日提出警告,表示目前在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新法案,恐將重挫風力發電工業好幾年。此法案一旦通過,任何新的風力發電計劃將被禁止,直到新的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局法規公佈,屆時每個葉輪機,甚或是小型居住地點,都需經過漁業與野生動物局的認證。
依據此法條,未來若業者使用未經批准的葉輪機發電,即使是家庭自行使用,也會被視為非法行為而遭罰款5萬美元或判一年有期徒刑。

心得:
風力發電是低污染,不會排放溫室氣體的再生能源,也是目前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能源科技。風力發電優點:取之不盡的能源 建造風力發電廠費用低廉;缺點:風力不穩定會引發供電問題。期望未來能克服不穩定所造成的影響,能成功帶動風力發電的趨勢。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生質能源之五則新聞與心得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547 廢棄油轉生質柴油 舊金山大動作
摘錄自2007年11月21日中央社舊金山報導
舊金山的官員打算替廢棄食用油尋找新生命,在21日發起的「舊金山回收廢棄油」活動,大規模免費回收全市的商業舊油轉換為生質柴油,以期提供市政府所屬的交通工具用油,並於2007年底達成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5%的目標。
舊金山市政府發動一項名為「舊金山回收廢棄油」(SFGreasecycle)的計畫,市政府會在全市的餐館、飯店和小吃店等地,回收使用過的食用油和廢棄油,製成生質柴油,提供市政府所屬的公車和救火車使用。根據舊金山市政府環保單位的統計,這些車輛數達1500輛。雖然美國其他的城市也有回收廢棄油,舊金山市政府宣稱是全美最大的回收油計畫之一。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547?page=1廢油成「生質柴油」 國小老師超神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TVBS報導
屏東有一名國小老師,他把回收來的回鍋油,拿來做成生質柴油,並且用自己的車子作測試,3年來,車子靠著回鍋油已經跑了3萬公里沒問題,有趣的是炸過食物的回鍋油,還會沿途飄散食物香!
這台小貨車外表看起來沒啥特別,路上跑起來平平穩穩,他的排氣管半點黑煙都沒有。這車用的不是一般汽油,而是國小老師利用回收油特調出來的生質柴油!屏縣同安國小老師謝誠文:「裡面是甲醇和氫氧化鈉,還有其他化學藥劑。」
把廢油加入甲醇、氫氧化鈉,再來個充分翻滾攪拌,沉澱靜置撈出上半部分的油,再加上清水精製,學名甲基醇的生質柴油就順利完成。謝誠文:「我使用這油3年了,跑的里程數大概3萬多公里,跑起來後面煙的味道,會有炸雞或者炸魚的味道。」

http://e-info.org.tw/node/18776 生質能源 原生甘藷翻紅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聯合報桃園報導
農委會農糧署推廣大豆、向日葵作為生質能源作物後,今年也要在桃園縣農田推廣種甘藷。甘藷可產製生質酒精,摻配在汽油中,就可替代部分汽油;不過原生種的甘藷母株缺貨,一期作只能先培植種苗,二期作再全面推廣。桃園縣農業發展局長陳麗玲表示,市面上食用甘藷,不符生質能源要求,而原生種甘藷,塊莖長得粗大,才能提煉出能源。 農糧署北區分署、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最近向農民推廣將休耕農田轉作能源作物。農糧署官員表示,台灣所需石化能源98%以上仰賴進口,但全球油源有限、油價高漲,顧及環保,種植能源作物產製生質能源,成為重點政策,全台每年有22萬公頃休耕農田,適合發展生質能源產業。

http://e-info.org.tw/node/16368 芬蘭推動生質能源 溫室氣體排放可望減少5%
摘錄自11月11日新華網赫爾辛基報導
在汽車消耗了大量石油資源與產生大量廢氣的同時,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芬蘭正建設大型生質燃料加工廠,並著手推廣生質燃料的使用和生產。
生質燃料是利用植物或動物原料等可再生資源製造的新型燃料,乾淨又環保,通常與傳統柴油混合使用。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達到歐盟設定的交通生物燃料使用目標,芬蘭政府於今年10月向國會提交在交通運輸體系中增加生質燃料比例的法案,要求芬蘭國內能源供應商在其提供的交通運輸的燃料中,逐年提高生質燃料的比例,希望在2008年至少達到2%、2009年4%、2010年5.75%的目標。芬蘭政府同時決定增撥900萬歐元,以支持第二代生質燃料開發,並考慮減免生質燃料的生產稅。
芬蘭的第一代生質燃料主要以菜籽油為原料,芬蘭能源企業內斯泰石油公司應用其掌握的技術,已開發出第二代生質燃料。第二代生質燃料以棕櫚油、大豆油、動物脂肪等為原料,比以往的生質燃料更加清潔,且第二代生質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傳統柴油的16-40%,尾氣微粒排放量也可降低30%左右,與第一代生質燃料技術相比,第二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更低、污染更少。

http://e-info.org.tw/node/18615 專家警告:生質能源 恐引發糧食短缺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美聯社愛荷華州德蒙報導
專家4日指出,玉米需求量遠超乎美國政府預估,玉米短缺將導致家禽飼料不足,刺激食物漲價,全球糧食市場陷入混亂。專家還警告,屆時美國可能減少出口榖類給許多中低收入的糧食進口國,以致這些國家缺少糧食而暴動,政治陷於亂局。
美國華府環保問題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創辦人布朗警告說,明年度乙醇製造業所需的玉米預計將達1.26億公噸,超出政府預估收成量一倍多,可能間接刺激包括牛奶、蛋、肉以及乳酪等食物漲價。布朗說,一旦消費者意識到食物漲價的禍首是乙醇,可能會導致這種好不容易推廣開來的環保燃料受挫。據地球政策研究所估計,美國現有116座乙醇提煉廠,建造中的有79座,擴建中的有11座,還有200座在計畫建造之列,這些乙醇廠預估2008年9月玉米收成時都可以投入生產。
華府「可再生燃料協會」會長狄寧指出,該所忘了把400萬公頃明年可用來種植玉米的農地產量列入計算,「市場不可能放任糧食價格漲到無法生產乙醇」。狄寧還說,除了玉米,業者也正設法從玉米莖、風傾草(switchgrass)、木屑等煉製乙醇,或可紓解玉米不足的難題。

心得: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產量,世界各國積極在尋找替代能源,生質能便是其中一種。所謂生質能指的是利用生質物為原料,經轉換所產生之可利用能源。所以在未來,生質能和其相關的產業,將會融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氣候異常之五則新聞與心得

閱讀文章:
1.中國氣溫增幅高於世界水平 國家氣象局提出警訊

http://e-info.org.tw/node/19983
摘錄自2007年2月26日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氣候變暖,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過去50年內,中國的氣溫平均每10年增加0.22攝氏度,使得中國出現急劇暴雨和颱風、大規模乾旱、沙塵暴和土地沙漠化等極端異常氣候將愈來愈多,使中國氣象單位不得不發出警告。
報告預測,中國東部今後4到5年出現極端暴雨的機會,是1980至1990年代的到5倍,颱風襲擊次數也將明顯增多,規模更加猛烈。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報導指出,中國不但自己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一個主要工業國家。有專家預測2009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駐北京的德國記者最近獲知,4月底之前,中國有可能提出「氣候保護國家計畫」。

2.莫斯科氣溫破暖冬紀錄
http://e-info.org.tw/node/17470
摘錄自2006年12月10日新華網莫斯科報導
莫斯科目前氣候異常溫暖,據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氣象局資料顯示,9日晨莫斯科氣溫達到6.4度C,打破該市67年來的暖冬紀錄。據俄塔社報導,莫斯科市1939年12月9日的最高氣溫為5.9度C,而往年12月初這一時期的平均溫度為零下4.5度C,目前該市氣溫已超過平均溫度近11度C。俄羅斯植物學家諾維科夫說,如果莫斯科地區的暖冬再持續一周,丁香花就會綻放。他說,異常溫暖的氣候將會促使那些在早春複蘇的植物開花。
與此同時,莫斯科市還沒有出現往年常見的雪景。公園內仍然綠草茵茵,灌木叢枝頭漲鼓了幼芽,林中的樹墩上也長出一簇簇野生蘑菇。在市內動物園,狗熊仍然精力充沛,水鳥則相互嬉戲,長頸鹿、灰狼和美洲豹也在戶外活動。

3.德州芝加哥 暴風雪積30公分
http://e-info.org.tw/node/17197
摘錄自2006年12月2日民視芝加哥報導
美國中西部平原出現罕見的暴風雪,從德州到北部的芝加哥,橫跨數州都覆蓋著30公分高的積雪,境內各航班大亂。厚厚的一層積雪,複蓋了美國中西部各州,嚴重影響航空交通,德州250個航班被迫取消,返鄉旅客在機場內大排長龍。美國中西部的天氣詭譎,前幾天才出現幾乎破記錄的高溫,隨即變成暴風雪,讓許多民眾措手不及。惡劣天候使德州部分學校停課,車禍頻頻。

4.澳洲「夏」雪 反常百年低溫
http://e-info.org.tw/node/16665
摘錄自2006年11月16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澳洲近來天候反常,乾旱、暴雨、大雪、野火同時上場,雪梨更出現百年來11月的最低溫。往年此時,南半球的雪梨正值初夏。雪梨15日晚間溫度降至攝氏8.3度,是1905年以來的11月最低紀錄。氣象局說,南半球夏天冷到這步田地,主要是受到南極冷風影響。
氣象局說,這種反常的天候每半世紀才出現一次。16日早上澳洲南部花崗岩地帶下大雪,但在最北部氣溫卻高到攝氏40度。

5.「對抗地球暖化」 專輯
http://e-info.org.tw/node/16054
資料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18世紀末工業革命之後,地球的溫度就不斷上升,也引發了大眾對溫室氣體的關注,進而有了京都議定書的產生,希望藉由溫室氣體的減量來減少大氣層的負擔。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世界各國都面臨溫室氣體減量的挑戰。2006年11月6日到17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COP12/MOP2 )將在肯亞奈洛比召開,全球會有45個以上的國家會在自己的城市舉辦各種活動,呼籲當權者正視全球暖化問題。
為響應這項國際性的串連,台灣的環境團體在11月4日舉辦『對抗地球暖化全球大遊行』。「我們的島」節目也同步企劃「對抗地球暖化專輯」,再度播出「地球浩劫」與「德國生態建築之旅」,先從台灣近幾年的驟雨、暖冬等氣候異常現象談起,發掘潛藏的危機,再對照他山之石--德國經驗,看看德國是如何從建築上著手,成為全球第一個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國家。讓我們來一趟德國生態建築之旅,應該就可以得到答案。

【封面故事】地球浩劫

大氣變化原本就難以捉摸,我們的祖先長期觀察氣候變化的週期,而訂定了24節氣,對於已經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來說,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只是時間光譜上的一個點,地球氣候的變化,穩定的在冰河期與間冰期之間輪替,主要是受到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影響。大氣學者研究了地球,在這40萬年來氣候的變化,發現空氣中甲烷與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變化呈正相關。但是,這兩百年來,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的使用,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這一百年來,大氣溫度已經上升0.6度,各地紛紛出現極端氣候......

【看守台灣】以環境為名-德國生態建築之旅

今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共同關注到氣候變遷的議題。在溫室氣體大評鑑,這場新世紀環保競賽中,德國拔得頭籌。它不只是全球第一個達到減量目標的國家,並且已經減少19%的溫室氣體,成果遙遙領先。更預定在2010年,排放量減少21%。要想知道德國為何有這番成就的話,看一看位在柏林的國會大廈,應該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參考資源: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心得:
地球氣候在近幾百年來正以異常的速度變化中,人類的肆無忌憚已對整個環境氣候造成重大的破壞。該是時候盡點心力去改善、補救它,而非繼續破壞之;為後代保留一個完整的生存空間。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07年之五則地震新聞與心得

閱讀文章:
1.智利餘震不斷 災區破壞嚴重
摘錄自2007年11月15日BBC中文網報導
智利北部14日發生7.7級地震後,震區損毀嚴重,地震已造成15000人無家可歸。美國地質調查局周四又測量到兩次餘震,分別為里氏6.2級和6.8級。
周三的地震,遠在南部1260公里以外的首都聖地牙哥也感受到震蕩。
今年9月,智利北部的秘魯發生7.9級大地震,約500人死亡。

2. 本州中部核能電廠關閉訴訟遭日本法院駁回
摘譯自2007年10月30日外電;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於害怕核子反應爐無法承受強烈地震,日本西部的居民試圖要求日本中部電力公司關閉當地發電廠內的核子反應爐,但此案件已在27日遭法院駁回。
在7月日本發生規模6.8的地震後,越來越多人對於位於地震帶的日本在核能安全上的管控表示關切,進而迫使東京電力公司關閉全球最大的核能發電廠,而靜岡縣地方法院就在這樣的質疑下,駁回訴訟案。
法院駁回訴訟的原因在於,日本中部電力公司在濱岡發電廠的安全標準,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運作得相當完善,但在2003年7月提出訴訟的27位居民,已針對判決結果訴請裁決。
住在濱岡反應爐附近或其他地區的居民已要求日本中部電力公司關閉1到4號的反應爐,他們認為當地若發生規模9.0的地震時,發電廠將會外洩大量的輻射。

3. 火山地震島建核電廠 印尼反對勢力波瀾壯闊
摘錄自2007年9月10日中央社雅加達報導
印尼民間反對興建核電廠運動的勢力波瀾壯闊,除主要社團及政黨表示反對外,許多的媒體及學者專家要求,在核電安全完全獲得保障前,政府應暫緩落實這一計畫。
社論指出,地震是印尼潛伏性的威脅,雖然慕利阿半島不屬於天災地帶,但上月在南安由北部海底發生地震後,學者專家已發出警告,已長期不再活動的死火山如慕利阿火山等,有可能因這一地帶發生地震而再度爆發。據指出,政府連東爪哇發生的拉賓多公司熱泥漿事故都無法解決,何況是要應付可能會使整個島上居民消失的核電幅射塵洩漏的災難。

4. 祕魯強震規模上修為8 罹難人數增至500人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法新社、中國時報報導 美國地質調查所17日將前一晚侵襲祕魯的強烈地震上修為規模8.0,如此規模的強震相當罕見;同時,祕魯消防署長歐卡諾表示,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至少達500人,聯合國官員傳出的數字則是450人喪生,另有1500人受傷。祕魯30餘年來僅見的強震發生於在當地時間15日晚間6時41分,震央位於祕魯首都利馬東南方145公里的太平洋海底,震源深度達40公里。長達2分鐘的強震後,緊隨的8次餘震強度也在芮氏規模5.4至7.5。位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曾於強震後針對祕魯、智利、厄瓜多和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等國沿海發布潮高兩公尺的海嘯警報。哥倫比亞對沿岸港口採取了緊急的防海嘯措施,哥斯大黎加大量美國退休移民從海濱內撤,巴拿馬「國家民眾護衛系統」也進入待命狀態。3小時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解除海嘯警報,11國沿海居民才相繼返家。

5.夏威夷火山爆發 15年頭一遭
摘錄自2007年7月26日民視夏威夷報導
位於夏威夷的基勞威火山,6個月底就開始冒出岩漿和氣體,25日終於開始噴發,還好釋放的威力並不強,這也是15年來這座火山第一次噴發。即使在半夜,火紅的岩漿還是十分醒目,順著岩石裂縫緩慢流動。
夏威夷國家公園的基勞威火山是世界上活動最頻繁的火山之一,光是上個世紀就有45次噴發記錄,最近的一次則是15年前、1983年。不過這次噴發,附近居民不需要太緊張,因為釋放能量並不高,不至於造成災情。
6月,在數百起大小地震的帶動下,同一座島嶼的岸邊,出現岩漿直接灌入海中、導致海水大量蒸發的奇景,相當壯觀。不過科學家表示,這兩次火山噴發,雖然屬於同一個斷層,但位置和時間相差很多,並沒有直接關連。

心得: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因無力去對抗而顯得渺小。為了保護自己,人類應該更努力地去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辦法來預防,將可能的災害降到最小。在未來說不定能做出足以計算地殼所含的能量值,當所蘊含的能量達到某值,就能提早很多時間去避免掉那未知的恐懼。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28364
http://e-info.org.tw/node/27776
http://e-info.org.tw/node/26349
http://e-info.org.tw/node/25772
http://e-info.org.tw/node/24762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作業之各地集報與心得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作業一:印度~~印度是ㄧ塊炎熱的大地,咖哩之所以會在此處誕生,促進食欲、促成發汗應是其主要原因,而至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咖哩更進一層效能如:排毒效果、殺除癌細胞作用也被研究出。
我本身對食物不挑剔,但只對辣排斥。因此我不太喜歡吃咖哩,哈!

作業二:渥太華~~「博物館是一處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橋樑。」而加拿大渥太華的文明博物館則將該地區的文化做了一個時間與空間的聯繫與統整。
對我來說,每個博物館都是個很神聖、有氣質的地方,他總能讓我敬重它。而加拿大文明博物館的外形很突出,很能激發想像力,哈!

作業三:祕魯~~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而這位女嬰:米拉葛羅絲 更是異於常人。但天知道他多希望能跟平常人ㄧ樣正常走路、正常生活、正常長大......。醫學技術進步使一個小生命能繼續呼吸下去,為女嬰與醫學的進步鼓掌吧!

作業四:約旦~~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很讓人驚働,但有時候我更很佩服老祖宗的智慧。Petra即結合了大自然與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更添了幾分神秘的味道。我們應該保護好這樣地方,不該破壞它。

作業五:澳洲~~對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我們要更加小心的保護它的生存環境,使其不致遇消失在地球上。
在我看來,凡跟人類扯上邊的動、植物無不有悽慘的下場,流浪貓、狗屬之,絕種以及瀕臨絕種的動、植物亦屬之。人類太不懂得與大自然和平生存了。